沪泰合作再启新篇。4月18日,2025泰州·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在上海举办,这也是2025“泰州人才周”的首场活动。会上鼎豪投资,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致辞表示鼎豪投资鼎豪投资,沪泰协同创新,是两地人民共同绘就的“时代画卷”。这幅以创新主体为笔、以要素流动为墨、以创新生态为底的科创“双城记”,正在书写新的协同创新范式,开展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创新合作。
姜冬冬表示,沪泰合作至少有三层内涵:
第一个“合”是“合缘”,两地一衣带水,历来渊源深厚。400多年前,泰州学派王艮“百姓日用即道”的思想革新,与上海人徐光启“中西会通”的理念遥相共鸣;上世纪40年代,上海荣丰纱厂等企业在泰州合资创办华泰纱厂,将现代工业文明的火种传播延伸;改革开放初期,一批批“星期天工程师”穿梭于沪泰班轮,助力泰州乡镇企业蓬勃发展。沪泰两地的情谊,始终奔涌着创新协作的基因。如今,这份传承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脚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坐标系中,泰州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,沪泰创新协作加速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系统集成”迈进。
第二个“合”是“合拍”,两地理念同频,始终目标同向。沪泰虽发展阶段不同、资源禀赋各异,上海以科创见长,泰州以制造立市,但两地对“创新驱动、产业升级”的追求高度一致。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普陀作为重要承载区,科创动能日益澎湃,创新引领力日益彰显。泰州正深入贯彻“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”的重大要求,构建以“大海新晨”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无论是做强大健康、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两个地标性产业,还是开辟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、“晨光”未来产业新赛道,都离不开创新驱动的支撑与赋能,也迫切需要上海创新龙头的辐射和带动。泰州产业基础扎实、应用场景丰富,普陀高校院所众多、创新资源充沛,拥有华东师范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。
第三个“合”是“合力”,两地携手并进,定能创赢未来。沪泰合作由来已久,特别是在创新方面,泰州打破政策壁垒,实现在沪人才项目同等享受泰州创新政策,布局建设6家区域离岸创新中心、31家专业型企业离岸创新中心,吸引52个项目入驻孵化,集聚1000多名创新人才,形成了“上海研发孵化、泰州转化应用”的协同创新模式。同时,泰州深化与长三角国创中心合作,布局建设江苏产研院首家分院,与复旦大学共建的“生命科学泰州实验室”揭牌成立,“泰州队列建设研究”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,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实质化运营等。此次会上,还授牌一批区域离岸创新中心,开展一批园区合作,举办首期“泰州—普陀科创集市”,推动沪泰协同创新不断向更深层次拓展。
“当前,泰州正以‘融入上海、服务上海’为战略抓手,努力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、科创成果的优选转化地、市民休闲的旅游目的地。”姜冬冬表示,泰州将以“到泰州鼎豪投资,泰周到”的一流营商环境,以“四到四办换四心”的优质服务,助力创新大咖、创业精英们实现“从一到百、到千、到万”的跨越腾飞,共同在长三角创新大潮中书写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”的璀璨篇章。
长江金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